昨天(8月29日)上午,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國內人大常委會上做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草案)》的說明。環保稅草案,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之后,**部提請國內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稅法法律草案。對于環保稅征收問題還有很多的問題。
1、為什么要費改稅?
排污費剛性不足存在地方干預
排污費在我國實施已久。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說明中指出,排污費制度對防治環境污染發揮重要作用,但與稅收制度相比,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干預等問題,有必要費改稅。一些地區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劃定“無費區”“企業寧靜日”等,不征收排污費。
“收費和收稅,征收力度不同,通過稅收立法能更嚴格、規范地保護環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組組長倪紅日告訴南都記者,草案提請審議是環境保護稅立法的**步,先把環境保護稅框架搭起來,等條件成熟,其他污染,如土壤污染等,也可能納入其中。
2、為何不統一稅額?
因地制宜適度擴大地方稅政權
根據草案,地方人大有權調整環保稅的稅額。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說,環保稅有區域問題,如環境承載力相對強的地方,稅額可以低些、稅收范圍可以窄些,污染重的地方則可以提高收稅,給各地一定權限,因地制宜出臺稅收政策,是比較合適的。
他提到,按照未來分稅制的要求,要適度擴大地方的稅政權,環保稅地方性很強,授權地方人大調整,有助于地方稅體系完善,加強征管力量。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指出,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單位增加值環境代價較大的高污染行業較多,屬于征收環保稅后需要重點監管的地區。
3、稅負平移會否削弱稅收作用?
需要頂層設計與其他稅改配套推進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今年國內兩會上的提案就是“加快環境保護稅立法”。賈康指出,我國尚未設立專門的環境稅種,現行環保排污收費征收標準偏低,范圍過窄,整體環境稅收政策缺乏系統性,導致環保效果不顯著。
數據顯示,排污費征收標準低于污染治理成本。賈康認為,此前環保稅方案過多采用了平移排污費的設計思路,費改稅改革力度尚顯不足,若不調高征收標準,開征環境保護稅對減排的促進作用會大打折扣。
“這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在施正文看來,環保稅立法處在“不能增加稅負”的窘境中,這是稅制改革的一個總原則,經濟下行也需給企業減負,但不能僵化理解為凡是出臺的稅種都不能增加稅負。整體稅負不增,不等于結構不能調整,我國稅制改革一大任務就是調整結構,調整就意味著有增有減,要增加消費稅、環境稅、房地產稅等直接稅,減少間接稅。因此,環保稅改革要有頂層設計、統籌規劃,與其他稅改配套推進。
“沒有稅痛,就達不到調解作用”,施正文認為,環保稅應科學設計,區別對待,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政策不同,讓環保企業享受減負,讓污染企業感到稅負重,促使其采取治污措施,把落后的工藝和產品淘汰出去,從而實現轉型升級。
4、與環保有關的稅費會否統一?
稅制綠化非靠一個稅種來完成
財政部提供資料顯示,當前我國與環保有關的稅種包括資源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進出口稅收等,與環保相關的收費是排污費和傾倒費。今后,這些稅費是否會統一納入環保稅?
施正文指出,這涉及到對環保稅這一稅種的功能定位問題,事實上,在促進環境保護的作用中,環保稅是有作用的,但也是有限的。稅制的綠化不是靠一個稅種來完成的,在其他國家,設立名稱叫做“環境保護稅”稅種的國家并不多,而是體現在各個稅種中,廣義上,有環境保護功能的稅種都是環保稅。
比如我國與環保有關的其他稅種,主要功能并不是環保,但發揮的環保作用可能更大。盡管如此,施正文還是很贊成中國單獨設立環保稅,能起到一定的宣示作用,表明對環保的重視。
5、哪些是納稅大戶?
預測環保稅收入總額達數百億元
從征稅對象上看,四大污染物中大氣污染物將占大頭。按照草案征稅標準,稅務總局基于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排放量預測,假設實現100%征收率,環保稅收入約456.55億元;80%征收率時,環保稅收入約365.24億元。其中,約90%來自大氣污染物,約10%來自水污染物。
而從行業預測,大氣污染物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工,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5個行業繳納的環保稅,占全部大氣污染物環保稅收入的88%。水污染物中,化工、造紙、醫藥、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發酵和釀造、制革等8個行業繳納的環保稅將占80%。
6、企業稅負會加重嗎?
污染物排放較多企業或受影響
根據草案,環保稅將主要向企業征收,企業稅負會加重嗎?盡管規定將排污費標準作為征收環保稅的下限,但不少地區已經上調排污費,遠超*低標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分析,環保稅開征后對部分污染物排放較多行業的稅負有一定影響,對不同規模企業的影響則有差異,可能導致全社會總產出下降,但會促進社會總投資增加,總體變動幅度較小。
此前,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排放污染物超標的企業稅收標準將倍增,并列出重點監控的納稅人,如火電、鋼鐵、水泥、煤炭等重污染行業。但相關條款在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中被刪除了。這或許與強調“稅負平移”立法原則是相同目的,不給企業增加負擔。
7、有異議找環保還是稅務部門?
稅務部門主導征稅環保部門協同監管
有學者指出,環保稅法制定及實施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明確稅收征管模式,稅務部門和環保部門如何各司其責,協同合作。
此前排污費征收工作由環保部門的環境監察系統人員負責。根據草案,今后環保稅將由稅務機關征收管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對污染物的監測管理,二者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機制,政府牽頭建立不同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工作機制。
當企業對納稅有異議時,該找哪個部門解決?是向稅務機關,還是環保部門提起稅務行政復議?倪日紅指出,涉及到征收標準、排放量大小等問題,需要環保部門負責解釋,因為核定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技術手段,稅務部門核定不了。
但施正文指出,草案明確由稅務部門主導征稅,環保部門是協助的角色,不直接和納稅人發生關系,而是提供稅基數據,由稅務部門進行形式審查,二者在行政系統內部是分工負責和監督關系,這也有助于保護納稅人的權益。
8、哪些國家也在征收環保稅?
法國征收“污染行為綜合稅”
有不少國家開征的是包含兩個以上稅目的綜合性的環保稅(費),類似于我國擬設計開征的環保稅。
法國1998年開征“污染行為綜合稅”,涵蓋了大氣、燃油、飛機噪聲、生活垃圾、特殊工業垃圾、洗滌產品等多種污染物和污染產品。
波蘭1990年開征的空氣污染費、愛沙尼亞1991年開征的空氣污染費、拉脫維亞1995年開征的大氣排放費、黑山共和國1997年開征的大氣污染費、羅馬尼亞2000年開征的大氣排放費和未經允許排放的大氣排放費(同時開征的兩個稅種)、克羅地亞2004年開征的大氣排放費和西班牙阿拉貢地區2006年開征的廢棄物環境損害稅,稅目包括了多種廢氣排放。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992年開征的排污費,澳大利亞首都地區1997年開征的環境保護費、新南威爾士州1998年設置的基本污染許可機制的征收對象包括了廢氣和廢水的排放,新南威爾士州1996年開征的垃圾稅涵蓋了固體廢物和廢水的排放。
環保稅**位功能:
促進節能減排 保護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確定后,提請人大審議的**部單行稅法,具有標志性意義。
與增值稅、消費稅等稅收立法項目不同,環境保護稅是新設立的稅種,意味著我國稅系大家庭中將加入一位新的成員。這也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稅制的一員大將,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是環保稅的**位功能,未來將解決轉型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根據官方的時間表,我國將爭取在2020年之前**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目前18個稅種中,只有3個是由國內人大立法的,也就是說,接下來的4年時間,改革后保留的稅種都要上升為法律,新開征的稅種則需要立法規范。
今年國內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中,房地產稅法、船舶噸稅法、煙葉稅法均被列入了預備項目。其中,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法,已經連續兩年成為立法計劃預備項目。而在本屆國內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還有增值稅法、資源稅法、關稅法、耕地占用稅法等單行稅法項目。這意味著,國務院、國內人大已經對這些立法展開調查論證、組織起草工作。